中国星辰|北斗升空!他们用自主创新奋进世界一流_前沿热点
演唱:黑鸭子组合/作词:丁小炜/作曲:刘介华
【资料图】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看着任务成功的大红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航天人们倍感振奋。这段时间,他们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准备工作,展现出西昌航天人精益求精、严慎细实的良好风貌,续写了北斗卫星连续成功发射的辉煌纪录。
自主创新,就是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一头清爽的短发、一身干练的工作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提到数据处理,大家都会想到“数据女王”何京江。
3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了航天发射任务外测事后数据处理系统、卫星发射安控对策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等重大项目研发,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发射场新一代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系统建设项目中,何京江承担起核心配置项设计研制工作,解决了多个自主可控重大技术难题,不仅填补了国产基础软件在航天发射领域应用的空白,还实现了我国首个航天发射领域中心计算机系统国产化改造应用的成功示范,大幅提高了航天发射任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何京江介绍,“当时卫星发射安控分析系统成功研发后,大家对产品还充满了疑虑,北斗二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任务圆满成功后,通过数据比对,我们惊喜地发现数据采集和比对效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后,越来越多的发射场设备开展国产化更新迭代。”
事实上,自20世纪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就将自主可控要求落实到关键技术攻关、发射场设备研发等各环节,在发布的标准规范、质量管理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自主可控”要求。
系统工程师杨文至今记得一个电话,那是一个业界知名的系统集成厂商打来的。
“他们是希望跟发射场合作,与我们共同研发发射场信息化系统。”“我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一句话:我们西昌发射场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全面实现了地面系统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杨文说:“当时我是很自豪的,正是靠着自主创新,我们集智攻关,研发了智能高效、自主可控的地面设备系统勤务保障网,形成面向大型关键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安全监测方法技术,有效降低了监控系统的误报率,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在航天发射任务应用中成效明显。”
“拿低温加注系统来说,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均在零下180℃以下的低温储存,如何平稳将燃料运进火箭燃料箱体,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我们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开展技术攻关,通过研发新的计量设备设施,实现了加注流量的实时监测,保障了低温燃料加注平稳圆满。”动力系统工程师徐绯然说。这也是西昌航天人攻关进步的一个标志。
从2个月到15天,一场勇攀科技高峰的冲刺
从2018年开始,北斗导航系统建设进入了冲刺期,要在2年的时间将3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此时用来发射北斗卫星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运输进入发射场直到发射,需要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这给当时年平均发射次数在10次左右的西昌发射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合并测试项目,在保证指标覆盖率的前提下压减测试流程,系统工程们一遍又一遍对测试流程进行优化,从300页到200页,从200页到100页,“有没有遇到过困难甚至让人撑不下去的时候?肯定有!”技术部主任施银根说,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未动摇过西昌航天人梦圆航天的信心和决心,要打造世界一流工程、实现航天强国梦,就离不开创新突破。
如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长征三号火箭测试时间由2个月缩短至15天,2020年6月23日,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
如果说万众一心是北斗的核心价值观,开放融合是北斗的风骨,追求卓越是北斗的目标,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北斗的灵魂,也是技术部航天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年轻的航天人,与北斗共成长
当任务成功,气象系统工程师王联杰与同事们在大红屏前合影留念,“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新一代西昌航天人的胜利。”
作为一名“90后”,王连杰觉得,每个航天人都是一样的,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勇于突破的信念。
曾经,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卫星发射点火前,遭遇突发强雷雨天气,任务告急!发射告急!千钧一发之际,气象系统工程师站了出来,给出了“8点半后无雷暴”的判断。9点48分,火箭托举着卫星直刺苍穹,在雨后晴天划出一道壮美的航迹。而这样的临危受命,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是首次,每一次的处变不惊也绝不仅仅只是巧合。
谈及北斗,这位为火箭发射寻觅“天窗”的年轻人说,能亲身见证北斗的成长和发展,是难得的幸运和荣耀。
在创业阶段,老系统工程师们用药盒和瓶盖制作简易的火箭模型,给新人们做讲解;后来,他们用“任务双想”等形式,你一言、我一语记录测试要点;再后来,他们编著测试指南以及各分系统的测试工作手册,通过规范化的流程确保测试万无一失。
这样的传帮带,加上高密度航天发射的历练,大大缩短了人才成长的周期。如今,中心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紧盯“特色、优势、前沿”目标,以打造现代化新一代中型液体火箭发射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航天气象保障新技术研发应用团队等9支创新团队为重要抓手,开启了“任务、科研、人才、规划”体系建设融合发展的崭新历程,完成了以建设世界一流发射场发展战略深化论证为代表的重大建设规划论证……
举北斗、探月宫、铸天链、射遥感、顶风云、闯世界……未来,西昌航天人将牢记嘱托、再接再厉,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更多新的中国奇迹。
关键词:
上一篇:猫头鹰有什么生活习惯_猫头鹰的生活习惯介绍 世界速递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中国星辰|北斗升空!他们用自主创新奋进世界一流_前沿热点
- 猫头鹰有什么生活习惯_猫头鹰的生活习惯介绍 世界速递
- 全球快讯:2023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每日测试题(5月17日)
- 【透视】港媒:美国经济制裁摧毁他国经济,令民众陷入贫困,造成不必要死亡_天天头条
- 环球视讯!笑果文化被无限期暂停在京所有演出活动!警告并处罚款1300万余元,估值超40亿票房三年增长20倍
- 以下商品不允许发布的是(以下商品发布正确的是) 新资讯
- 全球速读:奖金400000元,湖北省首届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来了!
- 当硅胶脸混进医疗剧,撞上天然脸演员,简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 考大学作弊会有怎样的处罚?_大学考试作弊的处罚是什么情况简介介绍|每日热闻
- 海外机构调研股曝光!多只绩优股获外资抢筹
- Chiplet概念拉升 1股涨停 每日消息
- 山东高速发行3亿美元高级债券,息票率5.1%_全球新资讯
- 每日快报!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在义举行
- 天气变化对苹果市场的影响尚未结束 套袋数据将成为衡量苹果产量的关键指标 今日看点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